如果A/B test完全让你看不见,好比是blind test─盲目测试,你能确实能分辨出两条电源线的音色差异吗?做盲目测试,至少需要两个人,一位以耳力试听,一位变动设备;但试听者不能看到设备的变动。

比较50元与700元保险丝的音色差异,要先让试听者看见,并确实比较出两者有差异后,才做盲目测试。控制者可用10次变动,例如有5次插入50元fuse,有5次插入700元fuse;或是有7次插入50元fuse,有3次插入700元fuse。对于第八元素到底有无功效,也可以依法泡制。但要把握原则:每次变动,都不能让试听者看见。
除非A/B test的A与B差异甚大,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盲目测试。但若是让我试听比较LS-3/***及Dynaudio三音路喇叭,就算音压调成一样,就算蒙上眼,我仍然有把握分辨出来;就算是 double blind双盲目测试也无所谓。
盲目测试的实例:音响鬼才Bob Caver曾生产过一批具有真空管味的晶体管机,他找了很多管迷试听。透过盲目测试,管迷无法正确分辨管机与Caver机的差异。Caver将此结论注明在广告稿,并刊登于Stereophile杂志上。结果立刻受到管机制造商的围剿,Stereophile也不再接受Bob Caver的广告。你会发现在盲目测试状态下,听音响真的毫无乐趣─因为大多数的A/B test盲目测试,你根本听不出来!

我曾经在《交直流》第18期上写过一篇文章:音响学的基础是欺骗,当然也得到很多人认同。例如明明是中国大陆制造,却在机背上印USA或Germany;而音响杂志的主笔虽心只肚明,却完全不表现在文字上,宁愿当帮凶─只要对方刊登广告;反正有奶便是娘。
玩音响的***高境界是什么?就是自己骗自己。除了别人(音响店、杂志主笔)在骗你,你可能也常常在骗别人, 此外你还得自己骗倒自己,这才算是高段。例如你将前级原本一条1500元的电源线换成5000元的发
http://www.qcyxgz.课母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