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咬从发病到死亡仅7天!
户外出行警惕这种“小黑点”……
近日,#女子被虫咬后从发病到死亡仅7天#的话题登上热搜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令人痛心的帖子,记录自己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。而类似的悲剧,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着……小小的蜱虫为何有如此威力?随着气温的升高,蜱虫逐渐进入活跃期,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防范?一起来看:
“夺命”蜱虫究竟有多可怕?
蜱虫是媒介生物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)使人、动物患病,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。
当然并不是一旦被蜱虫叮咬就会导致疾病,一般蜱虫叮咬后可引起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轻微症状。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,可能会引起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”,简称“发热伴”,以发热、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,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。
预防蜱虫叮咬/被叮咬后
可以这样做
“全副武装”:
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减少在较高的草丛及灌木间的走动。在野外活动时,穿浅色长衣长裤,便于发现蜱虫。戴上帽子、扎紧裤腿,不要穿凉鞋、拖鞋、露趾鞋。
使用驱虫剂:
裸露的皮肤、衣物和帐篷表面应涂抹、喷洒昆虫驱避剂,注意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。
游玩后全身检查+清洁:
野外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,检查腋窝、腹股沟、头皮、颈部、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、薄弱部位,看看有没有蜱虫附着,以及小红点、肿包等。
被叮咬后不可“硬拔”:
如不幸被蜱虫叮咬,不要直接用手捏拽,避免挤破、扯断虫体,导致部分虫体依然残留在身体中。可用酒精涂抹,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干净的小号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,稳定、均匀用力,垂直向上拔出。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,或者钻入过深,建议立刻前往医院处置。
还想提醒各位,被蜱虫叮咬后,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。如果在清除蜱虫后,出现发热、皮疹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头痛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诊,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,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出门在外不仅要做好防护,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增添保障同样重要。“顺意e生”百万医疗险为您守护。
1
性价比更高:
保费低至132元/年。
2
累计700万年度保额:
覆盖意外、一般疾病、120种重大疾病医疗支出。
3
享受优质服务:
提供医疗垫付、重疾绿通、家庭医生服务、抗癌特药服务等。
4
适合全家人:
30天-65周岁可投保,连续每年重新投保不中断,最高可保至100周岁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产品详情,可联系您所在地的华安保险机构咨询(点击查询联系方式),具体产品保险责任、责任免除、赔偿处理等内容请以保险条款、保单约定为准。